top of page
Anchor 1
  • Writer's picture黃丞隆健管師

為何要喝滴雞精 | 營養專欄01

Updated: Nov 15, 2021

滴雞精深受國人喜愛

滴雞精深受國人喜愛
滴雞精深受國人喜愛

圖/文 健康促進管理師 黃丞隆

 

送禮自用兩相宜

近幾年來「滴雞精」迅速成為病後調理、產後補身的熱門選項,品牌商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,滴雞精深受國人喜愛的程度可見一般。其實,滴雞精並非時尚新玩意,相傳清朝慈禧太后的御廚,就專門替太后精心調製一款養顏美容補延年益壽的御品,名為「雞煉丹」。作法是全雞滴烤煉製,最終提煉出一小碗的精華,只要喝下它就能迅速獲得極高的營養素,因此在當時備受慈禧太后喜愛。另外,本草綱目也記載雞的補氣養身功效,由此可見食用雞肉或是滴雞精這類精華營養,早有歷史軌跡可循。

早期白蘭氏雞精禮盒推出時,曾經風靡一時成為年節送禮或是探病訪友的首選,不過雞精的口味特殊,喝起來算不上美味,所以除非是有特殊目的要補身體,大多不會成為日常養身的選項。滴雞精因為提煉方式不同,在口味上很接近雞湯的味道,一般大眾都很能接受,味道好又健康的形象開始深入人心,漸漸也就取代雞精的地位,成為市場新寵。食用滴雞精的族群,也從病患、孕婦、長者等,擴展到中壯年保健養身,甚至是運動後的營養補充,挾著極高的市場接受度以及眾多明星代言,滴雞精已成為營養補充的時尚新寵。


小分子好吸收

由於滴雞精的特殊製程工法,讓我們更容易吸收到新鮮雞肉裡的完整營養精華。目前已經證實在滴雞精裏頭含有幾種重要營養成分 :


1.小分子胜肽

屬於二、三胜肽的小分子肽,不須複雜的消化過程,可以直接被小腸吸收,有著極高的人體利用率(註一)。對身體虛弱的人而言,小分子肽是比胺基酸或蛋白質更好吸收的營養素,不須消耗太多能量即可吸收代謝,這也是為何病患喝了滴雞精後經常感覺較有體力的原因之一。


2.支鏈胺基酸(BCAA)

支鏈胺基酸(BCAA)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幾種必需胺基酸,包含白胺酸(Leucine)、異白胺酸(Isoleucine)和纈胺酸(Valine)。骨骼肌中含有高量BCAA,是重要的能量來源,可延長肌耐力同時減少運動後疲勞感,也能延緩肌肉分解和流失的速度。

運動界常用BCAA作為增強肌肉力量的補充劑
運動界常用BCAA作為增強肌肉力量的補充劑

3.甲基肽(Anserine)和肌肽(Carnosine)

存在動物骨骼肌中的二胜肽,候鳥翅膀及洄游魚尾鰭都有大量甲基肽和肌肽,足以讓它們完成長時間空中飛翔和水中游水的活動。科學家因此將這種二胜肽稱為「元氣胜肽」。


4.其他胺基酸

包含丙胺酸(Alanine)、甘胺酸(Glycine)及精胺酸(Arginine)在內的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胺基酸。


具保健功效成分

由於市場對於滴雞精的需求持續增加,政府也投注許多資源提升產業競爭力,包含一些相關認證。滴雞精內含營養成分,目前已通過衛福部健康食品認證的保健功效成分表列如下(註二) :

滴雞精含多項保健功效成分
滴雞精含多項保健功效成分

雞肉本身就屬於優質蛋白質食物,滴雞精由於經過特殊製程處理,讓雞肉內含的小分子胜肽及胺基酸更容易被人體吸收,再加上去除油脂後,更有利於消化力弱或是需要迅速吸收營養的族群使用。上述的保健功效認證又更加證明滴雞精的好。


省時省力食用更方便

為了補充營養必須頂著大太陽上市場採買,回家再清洗料理,花幾個小時熬煮成雞湯,這麼費時費力的辛苦過程,現在藉由科技進步之賜,我們不再需要那麼耗費時間精力了,只要挑選優質滴雞精產品,一撕開就能立即享用美味的全雞營養精華,實在是現代人維護健康的一大福音。

許多滴雞精品牌業者皆推出「常溫滴雞精」和「冷凍滴雞精」兩種不同保存方式的產品,讓消費者有更多元的選項,可依自身需求購買。許多人習慣一次購買幾十包滴雞精,在家和工作地點都能隨時補充體力,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,又不用擔心肉吃太多造成毒素累積影響腸道健康,真是聰明又有智慧的健康生活家。

安全營養男女老少皆宜

滴雞精守護全家人健康
滴雞精守護全家人健康

總結來說,滴雞精不只病人和孕婦可以用來補身體,健康人也可以經常食用,透過方便好吸收的各種胜肽和胺基酸營養,增強體力、促進新陳代謝、維持長久健康。從青春期的青少年到銀髮族的長者都適用,我自己也非常喜愛滴雞精這樣的營養補充形式,天然、安全、有感,誠心推薦給每一位想要補充營養愛護身體的人,滴雞精的確是很棒的選項之一。


參考資料

註一 : 《胜肽營養對於病患腸道吸收效能之探討》彭建彰;洪源宗,當代醫學;458期(2011/12/01),P940-944


註二 : 國泰綜合醫院《營養通訊108期》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十一月十五日出刊


187 views0 comments
免費訂閱健康報報,第一時間收到最新文章

感謝您訂閱健康報報!

bottom of page